泪腺炎

泪腺炎

概述:急性泪腺炎(acute dacryoadenitis)并不常见,由于感染或特发性炎症使泪腺在短期内出现急性红肿、增大等。原发性感染不常见,常并发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急性泪腺炎与泪腺的炎性假瘤的关系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还是两种病变,目前尚不清楚。
    慢性泪腺炎(chronic dacryoadenitis)较急性泪腺炎多见,可由急性泪腺炎迁延而来,病情进展缓慢,多为双侧性,也有单侧性(图1)。肉芽肿性病变致泪腺慢性炎症和缓慢增大。其病因多种,除结膜的慢性炎症,例如沙眼可引起继发性泪腺炎,更多的是由全身性疾病所致,需要对局部肿物切除活检及全身检查治疗确定诊断性质。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泪腺原发性感染引起者少见,发病率为1/100万,多为单侧发病,且多见于小儿。

病因

病因:
    1.原发性  感染可能由结膜囊经泪腺腺管入侵或血源性。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有时呈流行性,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继发性  有来自局部或全身者。
    (1)局部来源:穿通伤、烧伤,常引起局部化脓或坏死;睑板腺或结膜的葡萄球菌感染睑腺炎、眶蜂窝织炎等均可直接扩散至泪腺。
    (2)病灶转移:远处化脓性病灶转移而来,如扁桃体炎、中耳炎、龋齿、肾盂肾炎等。
    (3)全身感染:如葡萄球菌所致的疖肿,链球菌所致的猩红热,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多为化脓性,一侧泪腺受累。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急性泪腺炎较多见。有报告37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7例合并有泪腺炎,常双侧发病,症状较急,并不化脓,多在数天或数周内消退。淋病性腮腺炎常由尿道炎或子宫颈炎转移而来,多为双侧性。多数作者穿刺检查并未查见细菌,认为可能为淋球菌毒素所致。一般急性期症状多在数天或数周内消退,很少化脓,有时可复发。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泪腺炎,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等。此外,眼部带状疱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组织细胞浆菌病等均可致泪腺炎。
    3.沙眼性泪腺炎(trachomatous dacryoadenitis)    一方面沙眼可使结膜组织瘢痕化,阻塞泪腺排出管而致泪腺组织萎缩,结缔组织中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上皮细胞空泡和脂肪样变,泪液分泌减少,引起眼干燥症。另一方面由真性沙眼性泪腺炎所致,感染从排出管或淋巴管上行,急性期在小管周围浆细胞聚集成滤泡,后期纤维化引起上皮萎缩,由于尚未从病变泪腺中分离出沙眼衣原体,以上沙眼病变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4.结核性(慢性)泪腺炎(tuberculous dacryoadenitis)    十分常见,多由血行播散而来。本病有2种类型:①急性粟粒型:全身粟粒性结核播散,常侵犯双侧泪腺。②局限性孤立型结核球型:临床上十分重要,常并发于肺结核、淋巴结核或骨结核,由血行播散,多为青年患病。临床上有两种表现:
    (1)硬化型:为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炎症,分叶状硬结节、可活动、不痛。有时显示上睑下垂或眼球突出,眼球向上运动障碍,耳前淋巴结可受累,可单侧或双侧。有的形成囊肿或钙化。少有自然痊愈,但多数需手术摘除,完整切除者术后不再复发。
    (2)干酪化型:慢性进行性的眼睑红肿,冷脓肿形成则有波动感,穿破后在上睑形成瘘管,侵及周围皮肤,甚至全身播散而致命。
    5.泪腺肉样瘤病。
    6.Sjögren综合征。
    7.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8.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泪腺炎症  例如梅毒、麻风、放线菌等引起比较少见。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泪腺的原发性感染与全身状况有关。继发性感染多由全身血液循环或局部感染灶经过淋巴管或泪腺排出导管逆行进入泪腺组织,引发泪腺炎症反应。根据机体的不同免疫状态及致病菌毒力的大小,出现不同的病理学过程。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原发性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常为单侧,多累及睑部泪腺。睑部泪腺和眶部泪腺可单独或同时发病(图2)。
    急性睑部泪腺炎:上睑外侧发红、肿胀、疼痛、流泪不适,睑缘呈横“S”形下垂,肿胀可扩展到颞、颊部,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睑内可扪及实性包块,有压痛,与眶壁及睑缘无粘连。眼睑分开时可见颞上结膜充血水肿,泪腺组织充血隆起,有黏液样分泌物。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若早期适当抗感染治疗,多在1~2周炎症消退。也有的成亚急性、持续1~2个月才消退。少数化脓从上穹隆结膜穿破,脓液排入结膜囊或暂时形成瘘管,2~3周即可愈合。
    急性眶部泪腺炎:局部症状类似睑部泪腺炎,疼痛剧烈而结膜水肿较轻。可在外上侧眶骨缘下扪及包块。眼球向内下方突出,向外、上运动受限并伴有复视。一般多在短期内用药后炎症消散。亚急性患者消退时间较长,少数化脓,脓液从上睑外侧皮肤流出,可形成瘘管。
    慢性泪腺炎:没有急性泪腺炎的明显的临床症状。泪腺局部可触及结节状物,疼痛并不明显,可以活动。眼睑可以红肿,脓肿形成后可以有波动感。泪腺增大明显时可出现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

并发症

并发症:海绵窦栓塞、基底脑膜炎眼球运动障碍以及干燥性角结膜炎等。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急性期可以进行血液常规检查,明确感染的性质及程度。
    2.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行泪腺组织活检,根据不同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可以确定泪腺的炎症类型。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1.B超  表现为泪腺窝内杏核状异常回声,边界清楚,眼球和肿大的泪腺之间可见透声裂隙,压缩性不明显。显示泪腺增大呈花瓣状结构,边界不整齐,内回声不均(图3)。同时可显示眼球筋膜囊水肿。A超显示病变内中高反射。
    2.CT  横轴位和冠状CT显示泪腺扁平形肿大,突出眶缘,邻近眼外肌增厚。有时可合并眼环增厚。双侧发病临床并不少见,部分合并鼻窦炎症(图4)。 
    3.MRI  MRI显示眼球外侧泪腺肿大并包绕眼球,T1WI和T2WI均呈中信号,增强明显。由于病变邻近眼睑皮肤,增强MRI可显示周围软组织信号增强(图4)。
    小叶内水肿,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可见浆细胞;感染性急性泪腺炎的组织中可见多形核白细胞。

诊断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局部体征,尤其是急性泪腺炎症,诊断不难。但对于慢性泪腺炎,重要的是要与泪腺的肿瘤性疾病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是与引起泪腺增大的疾病鉴别,如泪腺混合瘤,淋巴瘤等。泪腺混合瘤是泪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单侧发病,表现为眶窝内结节状,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周围结构如眼外肌为推移改变。恶性者则可出现骨质破坏。淋巴瘤如侵犯泪腺,可使泪腺肿大,同时眶内还可见到不规则形肿块。

治疗

治疗:首先进行对因治疗。对结核和沙眼性泪腺炎,先用药物治疗原发病。可作泪腺组织活检,病变局限者,作泪腺切除。
    对泪腺肉样瘤病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可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治疗,一般效果良好。为避免其复发,可作放射治疗。
    对Sjögren综合征患者在应用药物抗炎和免疫治疗的同时使用人工泪液等。
    对特殊病因进行不同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抗炎药物,局部采用热敷,结膜滴用抗生素眼水等。若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睑部泪腺炎从上睑外侧皮肤切口,眶部者则从上穹隆侧结膜切口。

预后

预后:急性泪腺炎一般预后良好,但化脓性者若引流不畅,感染可能扩散入颅内,引起海绵窦栓塞或基底脑膜炎,炎症后泪腺组织萎缩过多,可使泪腺分泌减少,甚至引起干燥性角结膜炎。

预防

预防:对于泪腺继发性感染,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